活在光和声中|5th候车时周传基一分钟电影大赛开始征片
很久以来,不敢打开老师的视频,怕眼泪又要掉下来。
想到在某一天日子到了就会相见,心 平安了。
2014年第一届候车时周传基一分钟电影大赛开幕讲话
老师说:
举办这个电影节的目的,大家可能都已经很清楚了!
先说两句,任何一种通讯的表现形式,都取决于他的媒介材料。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,那就说我们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的特点取决于中国的宣纸、毛笔、水墨,这三样东西缺一个就不是我们中国的书法。
话说回来,那我们电影呢?媒介材料是什么呢?光和声。有人说:文字也是。那我们把光和声去掉,你文字存在不存在?你把文字去掉,光和声存在不存在?很简单的道理。但是长期来呢,由于电影电视(制作)太贵,因此他发展的方向来说,就受经济的影响。
也就是说,这个电影的发明还不会走路呢,就要让他上台演艺。它还没说会学会说话呢,就要开始让他唱歌。所以电影的发展是比较曲折的。那么现在来说呢,已经到了硬件软件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。很便宜,你看在任何时候,任何场合,只要是一个集体活动,就有人拿着手机在拍。
现在的电影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,我们应该走一条正常的路。我们做了好多准备工作。这人可能觉得我们有些拖,我们是有一些拖。但是更多的时间,是让更多人知道一分钟可以表现一些什么东西。我们举出很多例子,这样的话就有可能有更多的人参加。
2014年首届大赛决赛现场
等于你拿着一个铅笔,你愿意画什么,愿意写什么,都可以。没有人可以干涉到你。用不着公开,人家提出观众接不接受?有的问题呢,是要考虑观众接不接受,有的问题呢,是你我之间的问题,我们有件事情要讨论,那我用不着(考虑观众),只要你能明白就行。已经是非常自由的,就像是一个铅笔。在60年代的时候他提出来了,摄影机笔这个概念(法国电影导演兼评论家亚历山大.阿斯特吕克在1948年《法国银幕》第144期发表的《新先锋派的诞生:摄影机-笔》一文中所倡导的电影主张。)开头有好多人不能理解。意思并不是摄影机跟文字一样,而是说,他使用的方便跟铅笔一样。你什么都可以,用铅笔记下,(或者)画下来,现在我什么都可以用摄像机记录下来。
我现在希望大家踊跃参加,同时我在这里对很多热心参加筹备我们这个电影节的青年朋友,我表示感谢,要我一个人做不可能呀,太好了,谢谢大家!
候车时周传基一分钟国际电影大赛英文名为Waiting Tim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称WIFF,也称其为一分钟电影大赛。
由中国电影教育家、泰斗周传基先生2014年发起,周传基电影论坛、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周传基电影研究所、候车时传媒主办,与多家网络视频媒体联合,美国ABP Entertainment Inc、澳门电影协会助力,立足于碎片时间中观看的电影。
致力于推广纯视听语言,助力电影梦,集竞技、展映和发行为一体的电影交流平台!
WIFF每年3月份开始面向全网征集作品,10月份比赛结束。参赛者不分国籍、职业和年龄。参加竞技作品不能使用对白交代剧情,强调创作者的视听语言基本功。每年在线报名开放时间为每年3月12日。
初选作品由专家和大众评审团共同参与评审,选出入围10名进入决赛。最后在10名入围创作者中评选出优秀导演颁发相应奖项,以兹鼓励。
本文所有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自 候车时一分钟电影节(zhouchuanjiw.com)
最新评论